彪马发布英超冬季比赛用球:采用鲜艳颜色,将在11月8日首次亮相
埃基蒂克:回家的感觉很特别 我知道门将会扑上来并张开双腿
世体:锁喉若昂-佩德罗,恩里克世俱杯决赛行为仍未受到处罚
巴尔达诺谈国家德比:联赛刚起步两队尚未成型,此役是检验试金石
米亚托维奇:尽管我非常尊重卡西,但库尔图瓦是皇马史上最佳门将
欧冠非五大联赛球队:葡体+卡拉巴赫排名最高 本菲卡+贾府0分垫底
“已经有人通过我向王钰栋和刘诚宇发出了合同邀请,去克罗地亚冠军球队踢球,他们只有十八九岁,在这样的联赛去踢球肯定会受益匪浅。”——前国足主帅伊万科维奇
【老帅还有最后“遗产”,国足新星需要历练】
卸任已经四个月,背负着无数的质疑与苛责,伊万科维奇依然心系国足。这位老帅在古稀之年接过国足教鞭,尽管未能率队在世预赛中取得佳绩,但他顶住巨大的压力完成了球队的年轻化进程,其提拔的谢文能、拜合拉木、蒋圣龙、胡荷韬、汪士钦、王钰栋和刘诚宇等人,都将在2030世界杯周期内扮演关键角色,这其中以王钰栋的表现最为引人瞩目。
就在国足换成新老换代的同时,亚洲“第二集团”的格局也在发生剧变。当乌兹别克斯坦逐渐组建起庞大的留洋军团,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队依靠归化球员尝试弯道超车的时候,亚洲赛场的强度今非昔比,而国足的留洋潮却在此时偃旗息鼓,这些长期征战中超、中甲的球员似乎已经跟不上亚洲同行的节奏了。
过去两次世预赛征程,国足的核心球员都有留洋背景,武磊曾在扮演“空中飞人”的情况下夺得赛事金靴,张玉宁离开欧洲多年后依然可以抗衡荷裔后卫,两人都曾凭一己之力为国足拿下过关键胜利(越南&印尼),这与他们在西行期间获得的提升密不可分。当归化工程被按下暂停键之后,国足在下一个世界杯周期内依然需要留洋球员扛鼎,这样的重任只能由王钰栋和刘诚宇来承担。
以年初的U20亚洲杯为起点,王钰栋开启了火箭般的上升势头,不仅成为了世预赛期间的焦点球员,浙江俱乐部重点培养的对象,还在东亚杯期间成为了国家队的绝对核心,身价上涨到150万欧元(本土球员最高)。可惜的是,王钰栋在东亚杯期间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,他在对阵韩国时出现了抽筋的情况,与望月海辉(身价50万欧元)的对决时也落于下风。
本赛季,中锋位置成为上海申花的短板,路易斯-阿苏埃首秀出彩后便陷入迷失,刘诚宇却依然难以撼动他的地位,5粒进球的贡献无法掩盖其技术和心理层面的缺陷。
头号球星不敌“日本三队”中的角色球员,未来中锋的表现缺乏说服力,这就是国足新生代精英的现状。当年,杨晨、谢晖、邵佳一和武磊都曾发出留洋要趁早的感慨,王钰栋和刘诚宇正处于从青年队向成年队过渡的关键阶段,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技术层面也具备较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,如果能够在这时前往高水平联赛中历练,很容易取得突破,反之则会重现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的故事。
根据国足名宿古广明披露,王钰栋的父亲曾积极为其联系德国俱乐部,来自法甲和德甲的球探也曾持续关注浙江新星。五大联赛的梦想暂时还无法落地,克罗地亚球队递来的邀约为王钰栋打开了新视界。
【学习日韩好榜样,“小联赛”起步又如何?】
作为曾出产无数球星的宝藏联赛,克罗地亚联赛在欧洲联赛排行榜上位列第17位,拥有4个欧战名额,如果可以在这里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,锻炼的价值是非同凡响的。王钰栋错失旅德机会之后,迅速与浙江俱乐部续下长约,随后接受采访时还曾表示要“把中超踢透之后再留洋”,这些都说明去欧洲“小联赛”发展暂时还不在他的计划中,这与当下由日韩两国年轻球员引领的潮流截然不同。
根据德国转会市场的统计数据,日本的旅欧球员已经超过了450人,韩国的旅欧球员人数也接近百人。在三笘薰、久保建英、李刚仁和金玟哉等五大联赛明星的光环之下,更多的日本和韩国球员都在欧洲“小联赛”和低级别赛场打拼,有人选择在小联赛中积累足够多经验后再闯荡五大联赛,有人更是在青训阶段便加入欧洲俱乐部的梯队。经历了世纪之交的精英式留洋,如今的日韩留洋潮更显气势磅礴,来自东亚的追梦者正在对欧洲联赛进行全面渗透。
上赛季,英格兰三个级别联赛冠军球队中都有日本球员扮演关键角色。
受限于市场规模和历史传统等因素,K联赛体系很难给予年轻球员足够的生存空间,很多韩国小球员在学徒年龄就会来到欧洲,到了成年时风格已经非常欧化,完全适应了海外生活。日本足协则是依靠“三类合同”薪酬体系,鼓励优秀球员留洋,让他们接受欧洲足球体系的磨砺。日韩年轻球员从小就习惯了大量比赛和密集赛程,家长也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他们乐意从小联赛和低级别赛场出发,积攒足够多的经验后再向大舞台进发。
依靠出色的表现赢得良好的口碑,日本球员已经在欧洲小联赛中建立起了“兵站”。
三笘薰、黄喜灿、南野拓实和奥川雅也等人都是从小联赛走向五大联赛的明星,他们的经历或许可以让王钰栋心动。当然,日韩球员的留洋选择也是有倾向性的,葡萄牙、比利时、荷兰和奥地利联赛更受青睐,巴尔干地区的“顺位”相对靠后,这恰恰是中国球员的机会。
克罗地亚联赛目前没有日韩球员的身影,金奎亨和金铉佑曾效力于萨格勒布迪纳摩二队,前者甚至加盟过克罗地亚第二级别联赛的伊斯特拉1961队。可以预见的是,王钰栋如果能够来到萨格勒布迪纳摩,大概率也将从这支冠军球队的预备队打起。
【中超中甲都有“舒适区”,出国踢球动力不足】
年轻球员寻求留洋,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竞技水平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收入。经历了金元时代的喧嚣之后,中超和中甲俱乐部预算断崖式下降,球员的薪酬也是严重缩水,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球员留洋。不过,如今的年轻球员能力不够突出,欠缺比赛经验,暂时不具备吸引海外联赛关注的条件,只能在勤俭持家的国内俱乐部中寻找机会。
世预赛期间,伊万科维奇的用兵曾备受质疑,老帅多次抱怨国脚在俱乐部的出场时间不足。从依靠申花和国安球员组建“嵌合体”阵容击败印度尼西亚和巴林,到后来大量使用来自成都蓉城、上海海港和山东泰山的球员,伊万科维奇的目光集中在了争冠集团,对中下游球队的关注并不多,浙江、青岛西海岸、大连英博和重庆铜梁龙已经由本土球员挑大梁了。
自冈田武史时代以来,浙江俱乐部始终坚持深耕本土、注重青训、技术至上的建队模式,围绕年轻球员制定长线战略。王钰栋刚签下长约就得到了“照顾”,汪士钦、刘浩帆、鲍盛鑫、霍深坪和张瑷晖等人同样对俱乐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。从中超俱乐部的绝对主力到欧洲“小联赛”中的边缘球员,王钰栋不仅要承受个人薪水方面的损失,还要面临队内地位的巨大落差,这种变化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。
浙江俱乐部走出了自力更生的路子,大连英博正在依靠年轻球员实现自负盈亏的目标,青岛西海岸挑选年轻球员来践行邵佳一的“重金属风格”,重庆铜梁龙的青年军更是已经向各级国字号队伍输送了多名球员。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时候,这些俱乐部却展现出了欣欣向荣之态,给人以否极泰来之感。
世预赛结束后,王钰栋曾表示“要踢透中超之后再留洋,25岁出去也不迟”,这是武磊曾经的职业生涯轨迹,也是很多球员的心声。当然,不同于金元时代的高曝光率,如今的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没有存在感,足协在选择国家队热身对手时又非常谨慎,王钰栋们并没有太多展示自己的窗口,一旦错过了伊万科维奇递来的邀约,下一个机会就不知何时能来了。
从中超到欧洲的路越来越窄,未来的留洋潮或将由刘凯源这样的探险者引领。就像当年的安部裕葵和久保建英一样,越来越多的国足小将正在进入欧洲俱乐部的青训体系,以后知后觉的姿态跟上这波潮流。